“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后,全市上下持续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奋进姿态投身振兴发展一线,推动沈阳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
铁西区 定准星加砝码新赛道上扛大旗冲在前
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赛道划定,铁西区闻令起跑。结合自身目标定位和使命担当,定准星、加砝码,谋划“11 1”赛道,全面推进产业、城市、社会发展与转型,全力冲击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的新目标。
狠抓项目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取得新突破。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全年力争开复工重点项目360个。聚焦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持续招大引强,加速推进落实百亿元重大项目。聚焦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创新驱动、民生保障、节能环保等领域,力争谋划亿元以上项目450个、储备480个。
狠抓重点领域改革,在制度性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推进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攻坚,推行中德园法定机构改革试点,构建顺畅、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攻坚,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保中德控、中德开、中德发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着力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土壤。
狠抓工业率先振兴,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构建“14231”产业体系;实施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围绕头部企业和重点产业链,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5个产业集群。实施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满园扩园工程,加快建设6个头部企业配套产业园和2个特色产业园,不断提高园区产业丰厚度和本地配套率。实施数字经济扩容工程,完善“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服务功能,建成中德园“双千兆”示范园区,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新高地。
狠抓科技自立自强,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取得新突破。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2023年科技型企业达到32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家,力争“三率”增长超过40%,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0亿元。扩大国家级创新平台规模,强力推进沈阳·中关村“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多组团”建设,加快中德企业国际创新孵化中心二期建设。
狠抓通道平台建设,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取得新突破。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提升产业合作和对外商贸文化交流的“含金量”,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铁西。把中德产业园打造成中欧合作新标杆,抢抓德国及欧洲产业转移机遇,推动驻区德企拓展板块、增资扩产,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产业生态。
在高品质城乡建设和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统筹宜居、韧性、智慧、安全,打造“在工作的地方生活”的新生活图景;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管网等民生工程改造;做细做实稳岗就业服务、幸福教育均享、医疗健康提升和养老品质升级。与此同时,深入挖掘工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着力打造国家级工业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工业文化 ”培育新业态、打造新模式、发展新经济,构建文商旅、文体娱、文科创融合发展生态圈,加快推进工业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和区体育场、体育馆改造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
皇姑区 乘开局之势担突破之责展先锋之为
人勤春来早,突破正当时。今年皇姑区将围绕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安排部署,锚定三年实现gdp“千亿皇姑”的目标任务,拿出“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的劲头,全力以“争”促进、以“抢”创新、以“拼”达稳,以突破之举展现皇姑担当。
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汇聚澎湃动能。加强项目建设,全年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38个,实现重点项目开复工120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0个、落地75个,确保至少签约1个50亿元以上、落地1个30亿元以上的高质量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央地合作模式,抓好中能建百亿项目落地建设,与鞍钢集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大力招引5g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业态,推进中天众达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强化创新驱动,深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更好集聚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激发全区创新活力,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家。
以营商环境为抓手,增添强劲信心。全力扩大内需,千方百计促消费、保主体,常态化开展“皇姑有礼”促消费系列活动,积极融入沈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整体布局,将“皇姑万象汇”和“万象天地”等打造成城市级商圈,力争全年市场主体突破11万户。优化营商环境,修订完善“皇钻十六条”5.0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提升“一网通办”效能,进一步实现审批事项的全区通办及跨区通办。提升改革质效,制定国资发展三年规划,围绕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坚定把国资国企做大做强;以“皇姑企业家日·人才日”为契机,大力营造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
以城市品质为主线,打造幸福品牌。推进核心发展板块建设,坚持“三个先行”,以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加速推进,力争首府科创核心区等三个板块尽快“显雏形、出形象”。推进“五工程一管理”,聚焦为民便民安民,高标准实施89个老旧小区改造、4条道路更新工程,因地制宜建设100个口袋公园。保障改善民生,系统实施“舒心就业”八大工程,持续发力建设“幸福教育”实验区、“健康沈阳”先行区、“品质养老”示范区。
以基层治理为依托,开创崭新局面。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并推广“同网共治 12345热线进社区”体系,为全市作出示范;深入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践行“两邻”理念,全面推广“牡丹”经验,高标准完成2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新增32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推动“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社区建设,倾力打造完整社区。
皇姑区上下将以唯旗是夺的担当作为、日拱一卒的定力实劲,“干”字当头、“实”字托底,为沈阳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贡献力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
通讯员 孟宪琨
辽中区 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目标冲刺
1月29日,辽中区召开“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动员全区上下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目标方向,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咬定目标、坚定信心,加压奋进、攻坚争先,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2023年,辽中区将主动融入沈阳振兴发展大格局,聚焦全市“12 1”赛道拼抢争、齐发力,力争实现引领式突破、创新式突破、攻坚式突破、转折式突破、成长式突破、制度式突破。
重点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全域发展新格局。主动承接沈阳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建设新型工业拓展区、商贸物流集散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发展引领区、开放合作先导区。高标准实施辽中区核心发展板块规划建设,搭建“一核四区、两轴两心、四位一体、多点联动”空间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加速乡村振兴。围绕“六项工程一体系”建设,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围绕五大产业链,着力构建农业产业化体系。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革,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把中心镇、特色镇作为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提升杨士岗、肖寨门等国家级产业强镇能级,加快推动茨榆坨建成小城市,打造多层级城乡融合发展节点。
紧紧围绕做强主导产业这一中心任务,聚焦节能环保、智能制造、商贸物流、保税仓储及加工等新兴产业链布局,瞄准500强企业和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大型央企招商引资,力争亿元以上项目签约120个、落地70个、开复工120个,竣工投产50个。积极融入沈阳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链,培育汽车及后市场“新字号”产业。深入实施“5g 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数字园区建设提升工程,加快构建多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东北地区陆海大通道的重要战略节点、东北亚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和沈阳对外开放窗口。全面深化综保区和开发区开发建设,以大宗商品贸易及加工为主攻方向,推进在谈50余个项目尽快落地。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加快建设“公铁海”多式联运物流产业园,加快推进木材指定口岸建设。加快近海火车站海关监管场站建设,年内“中欧班列”进站运行。
引育壮大新动能,鼓励引进和培育一批金融机构,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培养集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全面深化开发区和综保区改革,优化经济部门和园区整合机制,健全“管委会 平台公司”体制。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持续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启动控股集团下属子公司股份制改革并在新三板挂牌。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辽中区上下将全链条参与,投身专项行动,通过一个个“小突破”汇聚成炬,点燃振兴发展的强大引擎。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娜
通讯员 秦佳帅
市工信局 当好“先锋队”做好“开路者”努力开辟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局
1月28日召开的沈阳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发出了沈阳市新一年“争一流、站排头、当先锋”的动员令。会后,市工信局迅速召开誓师大会,在全系统上下树立“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决心,围绕承担的41项具体任务,制定可量化、可评估、可考核的行动计划,以当好“先锋队”、做好“开路者”的姿态,奋力推动工业率先振兴。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先进制造业新突破”赛道上的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大会要求,旗帜鲜明地把工业振兴摆在首要位置,立足主责主业,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状态,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全力打赢打好工业振兴发展“强攻战”。
重点抓实产业链培育、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规上企业倍增等行动,“一链一长一专班”壮大汽车、航空、生物医药等8大重点产业链,加快补链强链延链。2023年,重点产业链规模突破8000亿元,争创“中国软件名城”,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5%,“新字号”产业链占比提升至30%,填补40个产业链断点堵点,头部企业配套率达40%。
重点抓实智能转型示范、中小企业数字转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等行动,推动智能转型由示范引领向中小企业普及,持续超前布局信息基础设施。2023年,争创国家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累计达19个以上,规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覆盖率超过30%,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达到90个,智能升级项目及数字化场景达到900个,上云工业企业突破3000户。力争5g基站突破4万个,5g场景达到500项。
重点抓实工业设计赋能、“制造 服务”、共享制造创新等行动,依托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开展服务型制造“个十百”提升。2023年,创建东北首家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新培育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10个,组织100个服务型制造项目。推动工业设计赋能传统制造业,建设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力争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比达到20%。
重点抓实“12 24”工业园区提升、先进制造集群培育行动,持续壮大头部企业配套和特色工业园区数量规模。2023年,“12 24”工业园区新增投资超过150亿元。推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跃升,力争一个重点领军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
重点抓实工信系统上下的思想意识,把工信人的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市委的要求部署上来,闻令而动、尽锐出战,以奋进姿态投身振兴发展一线,踏石留印抓落实,蹄疾步稳开新局,用工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努力在打好打赢新时代的“辽沈战役”中贡献更大力量。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市工信局将对标“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要求,以奋进姿态投身振兴发展一线,发扬“争、抢、拼、实”的精神,盯住重点指标、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大事项,有的放矢、对症施策、精准破题,以实干求突破、以创新谋发展,确保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月月红、全年红。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