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了充分激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切实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沈阳振兴发展直道追赶、弯道超车、换道引领,“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全面展开、全力推行,恰逢其时、势在必行。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振兴,为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绩有目共睹,但差距也客观存在。纵向与我们自己比,尽管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问题依然存在、后劲仍然不足,方向不够准、力度不够大、举措不够实,都需要我们再加把劲儿;横向和先发地区、标杆地区比,尽管差距在缩小,但产业链不够强、平台不够大、思想放不开、举措落不实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注重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着力破除与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开展好、利用好这次专项行动。
只有推动思想再解放,才能更加有力地打开振兴发展的局面。全市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当前社会环境、发展模式的深刻变化,来一场思想大洗礼、观念大变革、精神大振奋,全力破除制约创新、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观念桎梏,更要努力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斗争精神,加快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为推动新时代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只有我们着力推动思想真解放、深解放、大解放,才会有利于打开局面、有助于开创新局。要想破除“心中贼”,就必须把思维停滞、自甘躺平的干事惰性连根拔除,把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行事做派统统丢掉,把等靠观望、拈轻怕重的工作方式清零再来,只有愿思考、思进取、接地气、愿服务、讲效率、敢斗争,才能真正让思想再解放落到实处、用在关键,体现在工作中、行动上。没有思想的再解放,就不会有发展的大突破;没有观念的再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大跨越和改革的再突破。
只有推动改革再突破,才能更加有力推进振兴发展的进度。改革未有穷期,“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已经走在改革的路上,唯有“再突破”,才能“更有力”。不论是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还是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的精准施策、务实肯干,都形成了沈阳推进改革再突破的标志性举措。我们还需要再接再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试点推进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鼓励基层探索创新等,牵住改革“牛鼻子”,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导向,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取得实效。画好“施工图”、啃下“硬骨头”,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要求纵深推进,把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精神紧密结合,健全改革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要让改革始终在制度化、法治化上持续深化,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只有推动发展再提质,才能更加有力增强振兴发展的韧性。坚持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到全过程和各领域,既保持持续增长,又确保质量与效益,就必须选择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才能顺应人民期盼,增强发展后劲。振兴要惠及民生,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发展要着眼长远,才会有持续的动力源。思想再解放,思路就会有力转变;改革再深入,发展就会有效转型。我们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还要更多依靠改革创新释放内需潜力和创新动力,从注重增速到注重质量——促进区域协同联通,提高效率;构筑对外开放高地,打造平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直道追赶、弯道超车、换道引领;加强数字沈阳建设,以县域经济为翼,以社会治理为轴,以文化繁荣为核,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民生水平,有效促使制度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更美好的生活、更灿烂的未来,打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知不足而奋进,再解放、再突破、再提质要求我们在振兴路上,做到更好、走得更远,要点燃永不熄灭的创业之光、踏上披荆斩棘的创业之路、重现灯火通明的创业场景,创造更大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