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足干劲 矢志振兴 务实突破-ag真人官网平台app

——全市上下持续贯彻落实“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会议精神

来源: 2023-02-02 05:42

  “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后,全市上下持续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奋进姿态投身振兴发展一线,推动沈阳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

  锚定科技创新科教融汇人才强市三项任务引育壮大新动能

  1月31日,沈阳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围绕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安排部署,鼓足干劲、矢志振兴、务实突破,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持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锚定创新沈阳建设、科教融汇发展、人才强市建设三项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实施26项具体措施,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创新沈阳

  ▶工作目标 2023年年底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进入前18名;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500个;全市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420亿元,科技型企业突破20000家。

  为全力实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创新沈阳重点任务,沈阳将实施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发展、加快突破“卡脖子”共性关键技术、强化基础前沿技术攻关、强化“数字沈阳”建设科技支撑、提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优化科技创新空间格局、完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扩大区域科技协同和开放合作等12项具体措施。

  在加快突破“卡脖子”共性关键技术方面,沈阳将面向8条重点产业链组织实施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机器人)等产业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瞄准头部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及配套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开展“揭榜挂帅”关键技术攻关,聚焦20条主要产业链重点企业关键技术问题,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面向全国优选技术攻关揭榜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年底前,组织实施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在提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方面,沈阳致力于提升双创孵化能力,建设科技型企业信息储备库,2023年筛选入库企业3000家,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孵化体系。支持各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强化头部企业、产业链配套科技企业招商,力争年底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培育科技领军企业,以产业规模、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科技人员等为评价指标,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对科技领军企业给予支持。

  夯实新动能教育基础

  深化科教融汇发展

  ▶工作目标 2023年年底前,引育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团队10个以上。深化产教融合,开发60个职业启蒙教育课程资源,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达到50个。

  沈阳将实施提升驻沈高校内涵发展水平、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施职业启蒙教育、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5项具体措施。

  在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上,鼓励驻沈高校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集聚高校资源要素,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紧密围绕沈阳创新发展需求,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大数据、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及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学科建设,新增优势特色专业10个。年底前,开展高校服务沈阳创新发展立项研究,评选优秀项目成果150项。

  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大力建设人才强市

  ▶工作目标 2023年年底前,吸引和培育高层次人才500人,其中,引进海外人才100人以上。吸引16万名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就业创业。

  沈阳将实施加快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就业创业、实施“带土移植”引育工程、全力推进“兴沈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落实、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强化人才住房保障能力、开展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下放人才自主认定权限、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等9项具体措施。

  在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就业创业方面,沈阳将实施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莘莘学子、逐梦沈阳”专项行动,打造人才活动月、“五送”进校园、“百场千企万岗”、“双一流”高校招聘等特色活动品牌;依托东北科技大市场等平台开展常态化路演,推动沈阳市天使投资基金和盛京英才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培育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展,全年开展常态化招才引智系列活动300场以上;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少于20万个,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活动2000场次。驻沈高校毕业生留沈率力争达到30%以上,吸引16万名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就业创业。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

  康平县

  以“四敢”担当推动振兴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新春的祝福犹在耳畔,新的奋斗之旅已拉开帷幕!春节假期刚过,康平县召开2022年度绩效考核表彰大会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引导全县上下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担当作为,以“起跑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昂扬姿态投身发展一线,全力突破、合力攻坚,跑好“第一棒”,务求“开门红”,以开局精彩带动全年出彩,推动康平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过去的一年

  康平浩荡前行,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自“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康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战疫情、防汛情、促改革、谋发展、抓脱贫、稳大局,敢字当头,争字为先,攻坚克难、爬坡过坎,一仗接着一仗、一关接着一关,迎来了经济态势稳中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新局面,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的一年,康平县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gdp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7%。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农村安全饮水、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顺利实施。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全国“十大医保ag真人官网平台app的支付方式改革”案例评比中排名第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卧龙湖生态多样化保护工作,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40个具有示范价值的优秀案例之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充分肯定,盘活闲置资产的相关做法在《人民日报》上被予以专题报道。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和谐稳定,农信社清收在全省区县排名第一,现金清收额完成总任务的249%。全省“阳光三务”现场会在康平县召开,工作成果在全省范围展示推广。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康平今年的工作开展夯实了基础,积淀了信心。

  崭新的一年

  康平奋斗奋进,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打开新天地、展现新作为

  2023年,康平县围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紧盯“12 1”赛道,逐一制定了行动计划,全域发动,全员参与,激发昂扬斗志,阔步向前,开好局、起好步,不断汇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继续坚持“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全县上下形成合力,发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敢闯敢试、为实为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的康平精神,用系统思维打好协同仗。

  攻坚克难扛重责,强化“敢为”的担当。全县广大干部将放开手脚、加压奋进、真抓实干,以昂扬的工作状态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干事创业敢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姿态。

  齐心协力谋突破,凝聚“敢闯”的劲头。全县各地区将在抓贯彻落实上创造性开展工作,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形成生龙活虎、争先奋进的火热局面,激发争先敢闯的动力,在经济发展、生态环保、文化产业、村集体经济等各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

  想方设法助企业,坚定“敢干”的信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真诚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让企业轻装上阵,营造敢干的环境。为企业赋能添力,释放敢干的动能。助企业突破自我,传承敢干的基因。

  营造氛围扬精神,培育“敢首创”的社会新风。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做优施展首创才干的广阔舞台,打造激发首创意愿的优良环境,充分释放群众身上所蕴藏的创造潜力和聪明才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四敢”在康平成为一种自觉、一份特质、一道风景,真正激发康平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活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所有机遇都只为奋斗者准备,所有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所有幸福都是在“敢拼”中赢得。康平振兴发展之路,蓝图壮美,道路宽广,激励着全县干部群众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敢想敢为、善作善成。未来,康平县将以“昼无为、夜难寐”的使命感,以“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常破“心中贼”、勇于“涉险滩”、啃掉“硬骨头”,踔厉奋发,毅勇前行,锚定“三区一目标”,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展现康平更大担当和作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婷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

  让更多人更早享受高品质生活

  “会同都市圈各市(区)围绕三年行动方案和今年重点工作任务,抓好重点项目和重大合作事项,推进都市圈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推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实现新突破,让更多的民众更早享受都市圈带来的高品质工作和生活。”2月1日,围绕学习和贯彻落实沈阳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精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沈阳现代都市圈建设,做出了如是表述。

  2022年,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等七市一区在内、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了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热潮。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立了科学化工作体系,召开了首届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书记市长联席会议暨专项推进组会议、都市圈市长联席会议、都市圈常务副市长联席会议、都市圈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和重点领域视频会议等30余场会议。建立四级工作推进机制,印发了都市圈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共同签署了共建共享沈阳中欧班列、都市圈“跨域通办”等6个框架协议。确定了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链、平台共享、生态共保、文旅共建、社会共治,“七共”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主题。

  都市圈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编制完成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实施了空间协同和专项规划,建立规划综合评价体系。

  交通互联提速。打造便捷都市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打造智慧都市圈等工作取得实效。

  产业共链正在加强。完善产业链条,优化合作空间,共建产业园区等工作如火如荼。

  平台共享迈出实质一步。共建共享生产性、生活性和开放性平台,建设辐射东北乃至东北亚的资源要素集聚区和科技创新高地渐成气候。目前,都市圈其他各市已有54所学校开展结对活动,协同创建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和临空经济区开行中欧班列622列,居东北第一、全国第六位。

  生态共保形成强大力量。协同推进重点流域协同治理,齐抓共管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共同提升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能力,协同推进工业集聚区污染整治,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全要素”监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美丽家乡建设,并走向深入。

  文旅共建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共同打造东北亚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用足用好旅游资源,打造重点旅游工程,共办体育赛事等活动不断。一年来,举办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徒步大会、社区运动会、武术大会、龙舟大赛、国际青少年足球赛等近10场次体育活动赛事。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要更上一层楼:会同都市圈各市(区)围绕三年行动方案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抓好重点项目和重大合作事项,推进都市圈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按照国家批复都市圈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做好规划的宣传解读、任务分解、组织实施等相关工作。

  “我们要不断努力,让‘七共’尽早变为现实,让更多人更早享受高品质生活。”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强调。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国栋

编辑:xw03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沈阳网官方微信(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