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立推建”
实现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
3月20日,总投资100亿元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开工,计划分两期建设北方区域新能源动力电池 研发中心、办公楼及现代化生产厂房,投产后将填补沈阳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的空白,为沈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铸就“里程碑”。华晨宝马有限公司总裁兼ceo戴鹤轩表示,亿纬锂能沈阳工厂开工具有突破性意义,表明沈阳正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电动车制造中心之一。
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是沈阳项目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按照“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把项目建设作为振兴发展新突破的关键支撑,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狠抓“谋立推建”关键环节,推动全市项目高质量、高标准、高速度增长,加快建设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
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实现开工。张文魁摄
以“谋”字当头,加强项目谋划储备
围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民生保障、节能环保等领域,全年谋划推进项目3500个、总投资3.3万亿元以上。一季度,全市已谋划推进项目2892个,同比增加223个,总投资2.3万亿元,增长10.2%;年度计划投资1860.3亿元,增长13.5%。
一季度,全市开复工重点项目1511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63个,年度计划投资1299.5亿元,增长8.2%。其中:新建项目267个,同比增加46个,年度计划投资285.8亿元,增长16.6%;续建项目1244个,同比增加117个,年度计划投资1013.7亿元,增长12.7%。
从产业类别看,工业项目634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49个,占比42%,年度计划投资400.8亿元,增长17.6%;服务业项目59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62个,占比39.4%,年度计划投资530.6亿元,增长16%;农业项目11个,较去年同期减少11个,占比0.7%,年度计划投资6.1亿元,下降20.8%;房地产项目271个,较去年同期减少37个,占比17.9%,年度计划投资362亿元,下降8.3%。
以“立”字为先,提速前期手续办理
完善审批服务专班,强化协同配合,实施承诺制审批、区域评估、拿地即开工等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审批模式,提高审批效率。截至目前,全市515个新建项目中,已办结审批手续项目510个,办结率99%。
以“推”字为重,夯实服务推进机制
深入实施“四比四看”、“赛马”、领导包保重大项目和项目拉练现场推进会议等行之有效的项目推进机制。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工作,引导各类银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上沟通力度,持续跑办盯办,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做好项目配套服务,加快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续建项目4月底前、年初储备的新建项目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以“建”字为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强化项目动态跟踪和清单化管理,协助企业科学做好工期倒排和施工方案优化。树牢“店小二”服务意识,落实“1名项目管家 1名企业联系人 n个行政职能部门联系人”的“1 1 n”“项目管家”制度,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2月4日,“沈阳市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956个,展现出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斗姿态。3月20日,辽宁省举行“2023年辽宁省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大会”,沈阳市新开工项目数量全省居第一。
开创项目建设新局面
面向未来,市发改委将以更大力度,在项目赛道上奋力驰骋,努力开创项目建设新局面。
一是大力深化项目储备。推动各地区聚焦“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社会事业”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领域等“6 1”方向开展项目精准谋划,推进一批具有牵动力和影响力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快落地、早日开工,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谋划推进项目3500个,开复工重点项目2500个的任务目标。
二是加快项目审批进度。抓紧前期工作抢时间,尽快做好新建项目的环评、文勘、专家论证等前期各项工作,推广拿地即开工、带方案出让、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等模式,全面提升审批效率,推动全部完成前期手续。
三是持续抓好项目施工。强化煤、电、油、气、运及原材料等要素保障,继续组织开展好政银企对接等金融服务,深入项目现场,进一步畅通问题解决渠道,加快受阻问题解决,全力保障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更多投资量。
四是加快推动项目开复工。按照“3月底所有具备开复工条件的项目全部开复工,4月底前续建项目全部复工,6月底前已储备项目全部开工”的要求,扎实做好项目推进服务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加快推动项目建设进度,全力实现项目工作“月月红”。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国栋
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双增长
交出首季开门红精彩答卷
2023年,沈阳全面打响工业振兴攻坚硬仗,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澎湃激荡……今年1-2月份,沈阳在践行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考卷上,奋笔疾书,成绩斐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工业投资增长18.5%,交出了首季开门红的精彩答卷。
工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沈阳市围绕“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统筹抓好“质”与“量”“谋”与“干”“点”与“面”“稳”与“进”的一体化推进,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速增效。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张文魁摄
明确7项重点工程、28项具体工作
谋深务实,科学统筹部署重点任务。坚持抢前抓早,在全市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后,市工信局立即组织召开推进会议,制定专项行动计划,明确了7项重点工程、28项具体工作,建立赛道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为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形成有力的支撑。
细化任务,系统提升督导考核效能。制定专项考核方案和实施细则,对照担负的7个方面28项重点工作,提出26项突破目标,梳理出48项国家、省级突破事项,细化形成57项具体举措,将任务逐项压实到市直部门和各地区。在以周调度的形式督促督导工作的同时,召开调度推进会议,对推进工作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明确阶段重点工作和工作目标。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5%
稳中求进,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积极协调排产检修,推进产运需衔接、银保企对接,保障融资、用工等需求,确保企业稳定生产、项目顺利建设。
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分别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全省6.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8.5%,高于全市28.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26.6%,较去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投资预计增长10%以上。
建延补强,重点产业链发展迸发新活力。市级“链长”协同推进8大重点产业链,赴北京、安徽等地调研学习,召开调度会13次、现场办公11次,解决特变沈变市场拓展、和研科技上市等问题13项,梳理断点及“卡脖子”问题26项;在北京、上海、河南等地开展产业链招商15次,签约项目27个、金额117.31亿元。一季度,汽车、高端装备、食品、航空、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产值营收预计分别增长22.3%、5.8%、5%、19%、16%、9%、10%、0.8%。其中,高端装备产业链制定了《沈阳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和《沈阳市高端装备产业2023年工作计划》,形成了高端装备产业链图谱和企业、项目等清单,沈鼓集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沈鼓集团研制的中国首台套150万吨/年乙烯“三机”试运转合格后于3月15日发往用户现场。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深耕转型,制造业数字化和服务化实现新进展。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行动,已形成《沈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测评诊断服务工作方案(初稿)》。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工业设计赋能,组织辽宁省轻工设计院等重点设计单位申报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提升中介服务质量水平,起草促进中介服务业发展工作举措清单。
夯实底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推进5g基站建设,召开5g基站建设及分析电信业务总量指标工作调度会议,收拢运营商第一批5g基站建设问题205个,转发各地区推进解决。完成沈阳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补贴资金拨付工作。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探索行动,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公司组建方案;盛京征信已获批企业征信机构备案。沈阳市入选工信部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国家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州)拟推荐名单。
产业园区和配套能力跃升新能级
集聚发展,产业园区和配套能力跃升新能级。推进沈阳航空产业园(沈北)项目开工建设,北方重工重矿机械配套产业园扩容为北方重工、三一重装两户头部企业引领的“北方重工、三一重装重矿机械配套产业园”,苏家屯中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作为“宝马汽车配套产业园苏家屯片区”一体推进,计划投资百亿元的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开展配套项目招商,在江西南昌召开沈阳航空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辽宁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园与中国能建山西公司签约。
示范引领,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实现新提升。新松公司“工业机器人数字化车间标准应用试点”和沈鼓集团“高端装备智能工厂建设运维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成功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国家淡水鱼繁育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获批第十一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获批筹建“辽宁省金融商贸产业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3家企业(4项企业标准)被认定为2022年度辽宁省企业标准“领跑者”。出台标准填补空白,发布实施《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评价指标与规范》(db2101/t 0047-2022),成为国内首个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评价地方标准,填补了该领域标准空白。在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3个领域完成229个参数/项目的现场评审,其中食品添加剂领域有香精香料等78个参数/项目填补了沈阳市空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