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抗疫工作中,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区分类办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保障分类工作正常开展、疫情防控有序常态的前提下,各党组织先后派出3519人次抗疫志愿者奔赴各条战线。风雨见初心,危难显担当,沈阳市分类工作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可回收物无处存放?
高效回收获称赞
4月4日10时,战恺川跟他的两名同事穿着全套防护服,驾驶一辆沈阳秋实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的厢式封闭可回收物专用货车,来到了位于沈北新区的一所大学门口的围挡前,该大学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身份信息以及来意进行初步核对后,放车辆驶入围挡进行进一步身份信息登记。
随后,工作人员在他们的车辆舱门外贴好封条,开始对车辆进行消杀。待所有防疫措施完成,战恺川等三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将货车行驶到可回收物堆积处,开始进行点对点、零接触回收。在可回收物装车后进行消杀,一个半小时后,货车原路驶离这所大学。战恺川说:“大量的可回收物集中堆积在一处,如不及时清运,将给学校带来严重消防隐患。”
在疫情期间,一些大学实施封闭管理,学校产生了大量可回收物。4月2日,沈阳秋实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接到某大学的求助,但公司分拣中心位于浑南区,需要跨区清运回收。4月3日,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处副处长夏忠华了解情况后,立即进行沟通,为该公司取得了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疫情防控通行证,并指导该公司做好回收,同时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沈阳秋实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郭萌告诉记者:“这次总计回收了1120公斤可回收物,这所大学校内堆积的剩余可回收物将于未来几天陆续清运完成。”
近日,全市各区分类办均加强再生资源行业及收购人员监管,着重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商超、门店、环卫部门在处置可回收物环节上的难题。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同时,以精准筹划的政策举措、稳扎稳打的实际行动,努力减少疫情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4月4日,沈河区分类办出动收货车辆4辆、清运车辆4辆,收运各类可回收物6000余公斤。4月5日,大东区分类办对辖区内十个街道的商户进行可回收物消杀和回收,共出动23人,收运车5辆,当日回收各类可回收物1386余公斤。为了守好防疫线,所有上门收运的人员和车辆全部进行消杀,清运车辆必须每天消毒,收运人员持证上岗。沈河区翰林路每家购生鲜超市负责人说:“这一举措不但解决了我们疫情期间废旧包装无法处置的难题,也为超市带来一些经济效益。”
“小绿屋”变身保护伞
为“大白”遮风挡雨
为给全市抗疫提供最大支持,各区分类办主动发挥环保屋、分类驿站的点位优势,为进行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及居民提供更多设施。浑南区分类办将区域内12座分类环保屋作为“医护人员更衣室”“核酸样本采集室”“医疗垃圾暂存室”;于洪区迎宾街道乐警社区二类环保屋临危受命,承接临时核酸检测场地的任务,变环保屋为医护人员临时用餐点。截至目前,沈阳市共有46座环保屋、分类驿站被征用,“小绿屋”为“大白”遮风挡雨,为迅速开展核酸检测保驾护航。
加强组织调度
分类抗疫两不误
疫情期间,分类工作者坚守本职岗位,全方位保障生活垃圾收运工作,严格管理区域化闭环、车辆闭环、人员闭环,细化消杀台账和人员消毒记录,减少疫情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皇姑区分类办在前端采取双消杀、袋装、“鹅颈式”捆扎并及时收集,中端采取“四定方案”,即定时、定人、定车、定点及时转运,末端采取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做细、做足、做实各项防疫举措,筑牢“防护网”,守护人民群众“生命线”。疫情期间,各区分类企业均对辖区内的厨余垃圾投放点、智能设备、宣传设施、公共设施等不间断地全面消杀。
同时,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员工业务水平不断线,思想不滑坡,各区分类办均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线上培训,内容涵盖了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及如何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等内容,为疫情过后,春暖花开,沈阳稳步推进分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有召必应
迅速开展行动
面对此轮突发疫情的严峻考验,分类办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分类系统干部职工的责任与担当。
自打响抗疫阻击战以来,市分类办全体干部职工冲在防疫值守和志愿服务的第一线,还抽调精干力量参加隔离宾馆督察整改专项检查工作;皇姑区分类办与区分类服务企业时刻冲在防疫一线,协助社区在各个核酸检测点位维持秩序,皇姑区分类办值守点位目前已实行全天24小时守护;铁西区分类办抗疫志愿者兵分三路,与病毒较量;沈河区分类办工作人员全员上岗支援一线疫情防控,指导、帮助居民线上买菜、买药……
当疫情袭来,他们站出来保卫城市,他们挺身而出护你我安全。初春的沈城虽然有些春寒,但沈阳市分类战线的志愿者情系群众,他们一腔热血铸铁壁,同心同德共防疫。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简丹宁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