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摄影记者王江
2010年9月,我这个盘锦辽河口的考生荣幸地被沈阳建筑大学录取,父母和姐姐送我上学,我们乘坐的绿皮火车驶入一个城市车站,火车慢慢跑着,我趴在车窗前数着车站两侧的大厦里有多少个银行大楼,广播声音响起:前方到站——沈阳北站。
车门一开,炽热的空气将我拥抱,太阳很大,围绕在身边的老家盘锦“湿润气”一瞬间被晒干,我们一家人赶紧跑两步,躲进了站台阴凉处。
在沈阳的第一个冬天,是我有生以来经历的最冷冬天,鼻涕眼泪全被冻住,北风一吹,露在外头的皮肤如刀割一般,走在室外,最好的取暖方式是跑两步,让身体赶紧热起来。
每到冬天,我们必修滑冰课,一次一次摔跤,一次一次滚爬,此时大家才开始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有个身体部位叫尾椎。学会滑冰后很容易上瘾,全校师生每天都要在校园的湖上滑几圈。零下三十几摄氏度的沈阳,冰场上一片欢声笑语,热气从大家的围脖缝儿里冒出来。沈阳大大小小的公园湖上基本都设冰场,年幼如三五岁的孩子,年老如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在冰上“风驰电掣”地穿梭,只要你踩着冰刀奔跑起来,真的可以听到风的声音。
到了周末,我们一群小伙伴去探索沈阳的景点和商圈。2010年,从我们学校到太原街要转三趟公交车,刚从第一趟公交车上下来,猛然发现要转乘的那辆公交车就在前头停着,我们挥着手一路狂奔……
2014年7月毕业季到来,我们从懵懂无知中脱胎换骨,长大成人,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准备奔赴全国各地的工作岗位中去。我们的青春时光、成长路上最美好的四年,是与沈阳一同长大的。
我们在学校的湖水边回忆着滑冰课上的趣事,此时奥体中心的运动场上演着各类国际大赛;我们在校门口拥抱、告别,此时学校门前开通了舒适又快捷的轻轨;我们在校园外的林荫路上互相倾诉心情,此时新的商圈正在学校周围建起。
2019年,我从北京返回沈阳工作,高铁进入沈阳北站,我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此时我又长大了,沈阳更“成熟”了。沈阳北站一排一排列车,几乎全部是流线型的动车与高铁,站台全部升级,夏天遮阳,冬天挡风;地铁四通八达,轻轨站、公交车站遍布街巷;高架桥、快速路坚固又美观;各种公共设置智能又合理;沈阳冰雪运动健儿在赛场上为国争光。
2023年,我这个盘锦人依然在沈阳的干空气里头发“爆炸”,但是我不把自己看成外乡客,我在沈阳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自己的小生活,沈阳是我的家。我们一起奔跑在太阳下,奔跑在寒冷里,奔跑在冰刀上,奔跑在时光里。我在努力奔跑,朝着先锋的方向奋斗,沈阳在飞速奔跑,朝着振兴之路持续突破!